AR500耐磨板是一种高硬度低合金钢板,形成超硬硬(HBW)AR500耐磨板通常用于高度磨损和冲击环境中,如推土机刀具、振动筛、磨煤机、船体钢板等领域。
到临界点以上,其目的是使钢的组织转变为奥氏体组织,通常把这种加热转变进程称为钢的奥氏体化下面以共析钢为例说明钢的奥氏体化进程。
...耐候板在热处理时,都要先把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其目的是使钢的组织转变为奥氏体组织,通常把这种加热转变进程称为钢的奥氏体化下面以共析钢为例说明钢的奥氏体化进程 1.耐候板的奥氏体化 由铁碳合金相图可知,共析钢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上时,其珠光体组织(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将向奥氏体转变。
这一转变进程是通过形核及晶核长大的进程来进行的,如图4-4所示
图4-4 共析钢中奥氏体形成进程示意图 其转变进程可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1)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及长大 当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时,在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相界面上优先形成奥氏体晶核这是因为相界面上原子排列杂乱,为奥氏体的形核供给了有利条件。
奥氏体晶核生成后,它一面与铁素体相接,另一面与渗碳体相接,通过铁原子的晶格改变和碳原子的扩散,使奥氏体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个方向逐渐长大,直至珠光体全部消失为止 (2)残留渗碳体的溶解 在铁素体全部消失后,仍有部分渗碳体尚未溶解。
随着时间的延长,残留渗碳体继续向奥氏体中溶解,直至全部消失为止 (3)奥氏体的均匀化 当渗碳体完全溶解到奥氏体中时,奥氏体中的碳浓度仍是不均匀的在本来是渗碳体的地方溶碳量较高,本来是铁素体的地方溶碳量较低,必需继续保温必定时间,通过碳原子的扩散,才干使奥氏体中成分均匀化。
因此,耐候板在热处理加热时需要必定的保温时间,这不仅是为了使工件热透(心部和表面温度趋于一致),也是为了获得成分均匀的奥氏体晶粒,以便冷却后获得良好的组织和性能 亚共析钢加热到Ac1时,其室温组织中的珠光体首先转变成奥氏体,其余的铁素体随着加热温度继续升高而不断向奥氏体转变,直至加热温度超过Ac3后,铁素体才全部消失,钢处于奥氏体状态。
过共析钢的室温组织是珠光体加二次渗碳体,当加热到Ac1时,首先是组织中的珠光体转变成奥氏体,继续升高温度,渗碳体将逐渐溶解,直至超过Accm后,才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状态 2.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当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刚刚完成时,奥氏体晶粒是比拟细小的。
这是由于珠光体内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很多,有利于形成数目众多的奥氏体晶核但是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晶粒会自发地通过晶粒之间的相互吞并而长大,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晶粒越粗大。
3.奥氏体的晶粒度 进行热处理时,提高加热温度能加速奥氏体的形成和均匀化进程,但是在较高温度下加热或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奥氏体的晶粒容易长大,其结果使钢件冷却后的力学性能降低,特别是冲击韧度变坏奥氏体晶粒粗大也是淬火变形与开裂的重要原因。
所以在加热时,如何获得细而均匀的奥氏体晶粒,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测定耐候板在加热时的晶粒长大倾向和实际形成奥氏体晶粒的尺寸,用尺度晶粒度来作为表现晶粒大小的标准,尺度规定,将加热到930℃的奥氏体晶粒分为12级:1~4级为粗晶粒度;5~8级为细晶粒度;超过8级为超细晶粒度。
图4-5所示为1~8级的尺度晶粒度示意图生产上,一般重要的工件进行热处理时,都要对其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钢在具体加热条件下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称为奥氏体的实际晶粒)进行金相评级 一般采取将钢的实际晶粒大小与图4-5所示的尺度晶粒度等级图比拟,来评定奥氏体实际晶粒的大小。
奥氏体的实际晶粒越细小,冷却后钢组织的晶粒也越细小,其强度、塑性和冲击韧度越高因此,钢在加热时,必需严格把持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避免出现晶粒长大的现象 实践表明,不同成分的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是不同的。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钢的奥氏体晶粒随温度的升高会迅速长大,这样的钢称为实质粗晶粒钢;另一种是钢的奥氏体晶粒不容易长大,只有加热到较高温度(930~950℃)时才急剧长大,这样的钢称为实质细晶粒钢,如图4-6所示。
钢晶粒长大的倾向性,与钢的脱氧程度有关沸腾钢一般都为实质粗晶粒钢,而镇静钢一般为实质细晶粒钢实质细晶粒钢在一般的热处理加热温度(低于950℃)下,奥氏体晶粒没有明显长大,因此需要进行热处理的零件,一般都采取镇静钢制造。
如果以上知识没有帮您解决具体的操作问题,可以联系我们公司技巧部门公司地址:山东聊城高新区长江路东首鲁西钢材市场A区6号 如果您对“耐候板加热时的组织转变进程
司官方网站:
方式及工艺曲线方式钢板的特点是什么?
耐磨板经得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恶劣工矿环境的考验,可用来制造高质量的设备和备件并提高它们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风险,从而提高生产能力。
版权所有:https://www.wgxgnmb.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