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钢女工走进人民大会堂,代表江西省参加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
在充满着阳刚之气的新钢“火焰山”上,绽放着一朵“铿锵玫瑰”——她在条件艰苦的焦化厂一干就是整整三十年。
三十年如一日在岗位上的奉献,让她的青丝化作了白发,让皱纹爬上了脸庞,也让她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公司的科技之星。
就在5月底,刚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她以新余市唯一一名科研人员代表身份,代表江西省参会这也是对全体新钢科技工作者的肯定和褒奖。
她,就是新钢公司科协常务副主席何敏奇。
初到新钢的她:迷茫之间是去是留?;作为舞钢、新钢耐磨板经销商的我们,也是很迷茫。
1990年7月,身为新余钢铁“钢二代”的何敏奇,从昆明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毕业,回到新钢成为了焦化厂一名三班倒职工。
初到焦化厂的何敏奇一度被面前这座“火焰山”吓到。“当时炼焦工衣服上、脸上都是黑乎乎的,经过焦炉时炉顶的阵阵黄烟散发出刺鼻味道。”何敏奇回忆道。初到焦化的第一天,何敏奇甚至连午饭都没能吃下。
和何敏奇同期被分配到焦化厂的还有另外三名大学生,然而他们都陆续选择了离开。何敏奇自己也曾产生过动摇。
也正是在这段迷茫的时期,何敏奇迎来了她参与的第一个大项目———为解决高炉用焦炭和全市市民生活煤气短缺的问题,1992年公司决定在焦化厂原有的10孔焦炉旁新增25孔4.3米焦炉。
在当时,焦炉冷炉后再在旁边增孔这个项目尚属全国首例,公司缺乏经验,急需相关人才。化工专业的何敏奇也因此被抽调至焦炉建设指挥部工艺组。
初试啼声的她:收获让她坚定留下来
在工艺组的11个月里,何敏奇白天或是奔波于施工现场认真勘查,或是埋首于档案馆里查图纸资料,到了晚上则加班加点忙绘图,10点以后才能回家几成工作定式。
忙、苦、累,成了何敏奇参与项目部那十一个月里的关键词。但何敏奇却从来没有退缩过一步。因为对于她来说,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时隔三十多年,何敏奇还记得工作过程中几位老前辈给她的帮助——焦化厂老副厂长陈居诚不用去现场,只看图纸就能精准发现问题所在;老技师夏定云经验丰富,待人真诚,就怕年轻人有问题不来问……
“这些前辈真的帮助了我很多,我也收获了无数从书本上无法得来的知识。”回忆起当年在项目组工作的日子,何敏奇话语中仍充满了感激。
11个月后,这个由新钢公司自行设计的焦炉增孔项目成功建成投产,并被评为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经此一役,何敏奇摆脱了心中的迷茫,坚定了留在焦化厂的信念,而这一留,就是整整的三十年。
走上技术岗位:决心改变“火焰山”
凭借着在焦炉增孔项目中的出色表现,何敏奇被调至焦化厂技术科,开始踏上技术岗位。
对于当年的焦化厂来说,煤气质量一直是一个影响生产的不稳定因素,作为行业难题的煤气湿法脱硫不仅对设备造成的腐蚀大,脱硫废液也难以处置。为了能改进焦化厂的煤气湿法脱硫,何敏奇决定亲自去摸索一番。
焦化厂的两座煤气脱硫再生塔高度达50多米,楼梯又陡,平日里一个男职工上下一趟都会累到喘不过气来,但何敏奇一天下来却要上上下下反复爬好几趟,满头大汗只是为了多调整一次液位,气喘吁吁只为了多观察一次泡沫流出量。
为了掌握第一手的数据资料,有时候何敏奇甚至会大半夜赶来,观察煤气脱硫再生过程中空气量与塔内发生的变化。
终于,通过几个月的实践探索,何敏奇成功摸索出了一套适应焦化厂的HPF以氨为碱源的湿法脱硫改进工艺,大幅提高了煤气的脱硫效率。这个科研成果还荣获当年的省冶金集团科技成果三等奖,并被推广至全省的焦化厂。
奋斗时的她:奉献一切,完成任务
2007年,何敏奇担任焦化厂技术科副科长。同年,公司的三期技改工程开展,焦化厂6米焦炉也是其中的重要工程,何敏奇在这项工程中负责技术管理工作。在6米焦炉建设的那十多个月里,何敏奇早出晚归,从没休过一次假,也从没喊过一句累。
“女儿偶尔会埋怨好几天都看不到妈妈。”在十多年后回忆起来,何敏奇首先想到的却是那时刚上初中的女儿,话语中透着一丝心酸。母亲又何尝不想陪伴女儿呢?但是工作要紧,晚归时女儿已经睡着,而天刚蒙蒙亮自己又要重返岗位,怎么相聚呢?只能“奉献一切,完成三期”。
2008年,焦化厂两座6米焦炉建成投产,不仅助推焦化厂产能翻番,也为公司2500m³大型高炉提供了满足要求的焦炭。
2019年,公司启动新一轮升改工程,“奉献一切,完成升改”的口号再次响起。4.3米焦炉环保节能升级易地改造项目是此轮升改工程的重中之重。何敏奇凭借其丰富的实践经验,重点抓好了焦化工程项目的方案选择、工艺确定。
三十年的她:付出终有回报
何敏奇为焦化的建设、为新钢的发展奉献了青春与热血,而她也收获了许多:
三十年的工作历程让她从最初的学徒成长为了老师——何敏奇积极进行“传帮带”,她所带的多名“徒弟”获得了技能等级的晋升,在全国冶金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何敏奇本人还被江西省冶金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她从三十年的工作历程中汲取了经验与智慧——何敏奇撰写的《以高效化为目标的超前管理的生产组织》荣获江西省“助推十百千亿工程、服务工业5000亿”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她的多篇论文还发表在《燃料与化工》、《江西冶金》、《山东冶金》等专业刊物上。
到了去年,何敏奇更是因为多年从事技术工作,被任命为公司科协常务副主席,并于5月以新余市唯一一名科研人员代表身份,代表江西省参加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春来谁作韶华主,巾帼无需让须眉。
何敏奇用半个甲子的岁月践行着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担当,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对焦化工作的执着与坚守,用汗水谱写了巾帼铁军之歌。
她,就是一朵绽放在“火焰山”上的“铿锵玫瑰”!
版权所有:https://www.wgxgnmb.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